德行高尚的人,他的内心平和,看见每个人都能发现可取之处,所以他口中称赞的人很多;缺乏德行的人,他的内心刻薄傲慢,看见每个人都觉得面目可憎,所以他眼中轻视厌弃的人很多。
约束自己要像秋风一样严厉,与人相处要像春风一样温和。
我关爱别人,别人却不关爱我;我尊敬别人,别人却不尊敬我。这时,作为君子一定要好好自我反省。我关爱别人,别人也关爱我;我尊敬别人,别人也尊敬我。这时,作为君子要更加谨慎。
人如果接近贤良之人,就好比一张白纸,用这张纸包裹兰和麝香,纸也会因此而变得芳香。人如果接近奸邪之人,就好比一支柳条,用这支柳条来穿鱼鳖,柳条也会因此而变得腥臭。
别人不了解自己,不可以急于要求别人了解;别人与自己合不来,不可急于与之交往。
孤独的人不容易交往,一旦结交便不会分离;爱说笑的人容易亲近,但往往刚亲近没多久就互相怨恨了。
能讨好我的人,也一定能加害于我,所以应当留心、多加防范;肯规劝我的人,也一定肯帮助我,所以应当诚心诚意地听取他的劝诫。
出一个德行卑劣的官员,还不如出一个能积德行善的老百姓;与一个读书万卷的奸邪之人交朋友,还不如结交一个不识一字的老实人。
没有遇到麻烦时,人人看起来都是君子,其实隐藏着许多小人;遇到麻烦时,便能够识破许多伪君子。
有那么一种人,难以取悦他也难以与他相处,其实只不过是度量狭小而已,仍不失为君子;有那么一种人,容易与他相处也容易取悦他,但其实内心贪婪、性格软弱,仍免不了是个小人。
大的罪恶多隐藏在柔软的地方,要小心提防绵里藏针;深仇大恨常常自爱中产生,应当防范刀尖上的蜜糖。
给我好处是小恩,带领我行善才是大恩;加害于我是小仇,引诱我作恶才是大仇。
不要接受小人的恩惠,一旦接受便无法回报;不要触犯读书人的众怒,一旦触犯便无法平息。
高兴时说尽知心话,到不高兴时便要防范对方的泄愤报复;恼怒时说尽伤人话,恐怕情况好转后自己都会觉得惭愧。
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许诺给别人东西,特别愤怒的时候不要回应他人的言语。
顽石之中也许隐藏着美玉;寒冷的灰烬中也许还有未熄灭的火星。
静坐时常常思考自己所犯的过错,闲谈时不要议论他人的错误和缺点。
对执迷不悟的人不要说不现实的话,这是为了防止误导他;见到个子矮的人不要说有关矮的话,这是为了避开他的忌讳。
当面的恭维,有见识的人未必真正高兴;背后的非议,会使被议论的人有刻骨铭心的怨恨。
批评他人的错误不要太过苛刻,要考虑对方能否承受;教导他人向善不可要求过高,应当使他能做得到。
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学生要促进他们学习,开导他们行善积德;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学生要适度压制他们的自满,勉励他们努力学习。
总有些事是办不到的,这是世间常理;没有办不到的事情,这是雄心壮志。
碰到事情急迫并且弄不明白的,也许从容不迫地处理就自然明白了,不要因急躁而使问题加剧;碰到人想管理却不服从管理的,也许放任反而会使他顺服,不要因过度管教而使他更加顽劣。
遇到以才智自夸的人,不要用才智与他比较,只要用愚钝去对抗他的才智,便可以压倒他;遇到爱炫耀奇特的人,不要用奇特的事物与他比较,只要用平常的东西去对抗他的新奇之物,便可以破除他爱炫耀的心态。
以直率真诚与人相处,以谦虚公正驾驭万物。
做事不合乎人情世故,一开始做就会面对重重困难;不体察事物情理,一生都会成为虚无缥缈的梦境。
性情不可以放任,应当用违逆的方法加以控制,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一个“忍”字;人性不可以违背,应当用顺应的方法加以调节,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一个“恕”字。
仇恨莫过于不体谅他人的苦衷,而又挖苦他;灾祸莫过于不避讳别人的缺点,而又攻击他。
侮辱别人使人无法忍受,最终必定会使自己遭受侮辱;伤害别人伤得太深,最终必定会使自己受到伤害。
处在富贵的环境时,要知晓生活贫困之人的疾苦;正值年轻力壮的时候,要顾念年老后的辛酸。
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,要体谅遭受苦难之人的状况;处于旁观的地位时,务必要了解当事者的苦心。
对待他人要再三反省自己,面对世事要心态平和。
对待富贵的人,不难做到有礼,而难做到得体;对待贫贱的人,不难做到有恩,而难做到有礼。
面对愁苦的人不要表现出欢喜之情,面对哭泣的人不要露出笑容,面对不得志的人不要夸耀自己的成就。
看见别人背着自己说话,不要侧着耳朵偷听。进入别人的房间,不要东瞧西看。到别人的书桌前,不要随手乱翻。
不要走进没有人的房间,不要介入他人的是非争端,不要待在储藏物品的地方。
粗俗的话语近似于市井小人所说,纤细柔媚的话语近似于娼妓所说,说笑打趣的话语近似于演戏之人所说。
听君子议论,如喝苦茶,苦涩过后,甘甜芳香充溢口颊;听小人谄媚赔笑,如嚼白糖,爽口过后,寒冷之感郁积胸中。
凡是被外部原因战胜的,都是因为自身修养不足;凡是被邪恶战胜的,都是因为自身正气不足。
由上天决定的,我无法参与;穷困、通达、得到、失去,我只能听凭安排。由我自己决定的,别人无法干涉;诋毁、赞誉、正确、错误,我置之不理便可。
小人乐于听到君子的过错,君子耻于听到小人的恶行。
仰慕他人的善行,不要询问他人为何行善,以免只偏重行善前的谋划,而忽略了学习行善的念头;救济穷人,不要询问他为何贫穷,以免产生厌恶之感,而泯灭了怜悯之心。
穷困窘迫的人,应当还原他当初的志向;功成名就的人,应当观察他最终的结局。
经历了许多坎坷磨难,一定有迫不得已的苦衷;说话吞吞吐吐不愿直说,应该是感到无可奈何了吧。
恩惠不在大小,而在于接受恩惠的人是否处于困境。怨恨不在多少,而在于是否刺痛彼此的内心。
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不满就疏远亲友,不要因为新结下的怨恨就忘记过去的恩情。
双方都给对方好处,便没有不可消除的怨恨;双方都追求和睦,便没有不和睦的交情;双方都埋怨、迁怒于对方,便没有无法酿成的灾祸。
古时候名望相近的人相处得很好,如今名望相近的人却互相嫉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