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物类

本章主要讲与他人相处时要遵循的原则及应当注意的问题。所讲内容大体与“敦品类”相似,然而“敦品类”侧重处事中应持有的大原则和方向,本章更侧重于细节上的指导和告诫。主要提醒我们,一是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,二是在与人相处时要有宽宏大量的气度。这两点仍不失为现代人际交往中的准则。谦虚谨慎,指的是无论在什么场合,说话办事要谨慎小心,神态表情要庄重沉稳、温和有礼。宽宏大量,指的是要心胸宽广,不仅能辨别出事情的对与错,人格的高尚与卑劣,而且能容得下对错之事、君子和小人。在此基础上,编者仍不忘告诫人们,在与人相处时要节制自己的欲望,时常进行自我反省。此外,也论及如何知人、识人,知人、识人后要尽量选择君子作为朋友,但也不要因此过分痛恨小人。告诉人们在为人处世时既要坚持原则,又要合乎人情。

事后而议人得失,吹毛索垢,不肯丝毫放宽,试思己当其局,未必能效彼万一;旁观而论人短长,抉隐摘微,不留些须余地,试思己受其毁,未必能安意顺承。

事情结束之后评论他人得失,吹毛求疵,没有丝毫的宽容,不是正确的做法,试想如果自己处于那种情形之中,未必能赶上他人的万分之一;处于旁观地位评论他人好坏,苛求他人,不留丝毫余地,不是厚道的行为,试想如果自己遭到这样的诋毁,未必能像他人那样心平气和地接受。

查看详细

古人爱人之意多,故人易于改过,而视我也常亲,我之教益易行;今人恶人之意多,故人甘于自弃,而视我也常仇,我之言必不入。

古人对他人多心存关爱,所以教导他人时,他人易于改正过错,并且对教导者亲近有加,因此,教导者的教化更容易推行;今人对他人多心存恶意,所以教导他人时,他人宁愿不求上进、自甘落后,同时还对教导者格外仇恨,因此,教导者的劝诫注定不会被接受。

查看详细

人情每见一人,始以为可亲,久而厌生,又以为可恶,非明于理而复体以情,未有不割席者。人情每处一境,始以为甚乐,久而生厌,又以为甚苦,非平其心而复济之以养,未有不思迁者。

人之常情往往如此,每见到一个人,开始时觉得亲切,时间长了便容易产生厌烦之感,又觉得此人可恶,故而不是明白事理并且能体察人情的人,没有不断交的。人之常情往往又是这样,每身处一种环境,开始时觉得高兴,时间长了便容易产生厌烦之感,又觉得处境苦闷,所以不是内心平和并且能加以养护的人,没有不想着搬走的。

查看详细

宽厚之人,吾师以养量。慎密之人,吾师以炼识。慈惠之人,吾师以御下。俭约之人,吾师以居家。明道之人,吾师以生惠。质朴之人,吾师以藏拙。才智之人,吾师以应变。缄默之人,吾师以存神。谦恭善下之人,吾师以亲师友。博学强识之人,吾师以广见闻。

宽宏大量的人,我向他学习以培养度量。谨慎细密的人,我向他学习以锻炼辨别是非的能力。慈爱的人,我向他学习以领导下属。简朴的人,我向他学习以操持家务。明白事理的人,我向他学习以增长智慧。质朴的人,我向他学习以谦虚不露。有才智的人,我向他学习以应对变故。沉默少言的人,我向他学习以存养精神。谦虚恭敬、善待下属的人,我向他学习以亲近师

查看详细

取人之直,恕其戆。取人之朴,恕其愚。取人之介,恕其隘。取人之敬,恕其疏。取人之辩,恕其肆。取人之信,恕其拘。

看重一个人的直率,就要宽恕他的憨厚。看重一个人的质朴,就要宽恕他的愚钝。看重一个人的耿直,就要宽恕他的狭隘。看重一个人的恭敬,就要宽恕他的疏远、不亲密。看重一个人的能言善辩,就要宽恕他的放肆。看重一个人的诚信,就要宽恕他的拘泥、谨慎。

查看详细

宇宙之大,何物不有?使择物而取之,安得别立宇宙,置此所舍之物?人心之广,何人不容?使择人而好之,安有别个人心,复容所恶之人?

世界之大,什么东西没有?假使只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事物,难道还要再建立另外一个世界来容纳那些舍弃的事物吗?人心广阔,什么人不能包容?假使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人来亲近,难道还要有另外一颗心来容纳那些厌恶的人吗?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殿楹联“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,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”。

查看详细